首页 > 诗文 > 李白的诗 > 送范山人归泰山

送范山人归泰山

[唐代]:李白

鲁客抱白鹤,别余往泰山。

初行若片云,杳在青崖间。

高高至天门,日观近可攀。

云山望不及,此去何时还。

送范山人归泰山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,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。

入山群岩如片雪,山路杳在青崖间。

过去南天门,日观峰即可登攀。

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,此去不知何时回还?

注释

鲁客:指范山人。

鲁客抱白鹤:据《抱朴子》载:“欲求仙革,入名山,带灵宝符,牵白犬,抱白鸡,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。”《续博物志》又载:“学道之士,居山宜养白鸡、白犬”。这里说“鲁客抱白鹤”,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,在形象上又比“白鸡”、“白犬”更美。

杳:远。

天门:指泰山的南天门。《初学记》引《泰山记》云:“盘道屈曲而上,凡五十余盘。径小天门、大天门,仰视天门,如从穴中视天窗矣”。

日观:日观峰。在泰山玉皇顶东南。为岱顶观日出处。“旭日东升”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34-635

2、陈文新,王山峡编注.历代山水诗选:云南人民出版社,1989.04:46-48

送范山人归泰山创作背景

  范山人,李白在东鲁时的友人,名字、生平不详。李白诗中有《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》之范居士,杜甫诗中《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》之范十,与此范山人可能同为一人。此诗为李白辞朝归东鲁时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34-635

送范山人归泰山鉴赏

  “鲁客抱白鹤,别余往泰山”,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,但诗人让他“抱”上一只“白鹤”,这样就引人注目了。于是,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。“初行若片雪”,了然在目;“杳在青崖间”,距离远了,看上去更小,但因为出现了青色(“青崖”)作为衬托,仍很清晰;“高高至天门,日观近可攀”,更高了,更远了,更小了,这时,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(“日”暗藏着红色)作底,所以还依稀可见;最后,“云生望不及”,“白鹤”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,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,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:“此去何时还”?

 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。首先,诗人用首联“鲁客抱白鹤,别余往泰山”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。其次,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,友人离开初期是接下来是最后,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。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,直到“云生望不及”,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。

李白简介

唐代·李白的简介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
...〔 ► 李白的诗(963篇)

猜你喜欢

谒许由庙

唐代钱起

故向箕山访许由,林泉物外自清幽。松上挂瓢枝几变,
石间洗耳水空流。绿苔唯见遮三径,青史空传谢九州。
缅想古人增叹惜,飒然云树满岩秋。

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二首

宋代苏辙

小床卧客笑元龙,弹铗无舆下舍中。

五马不辞分后乘,轻裘初许敝诸公。

过湖

宋代方岳

才出城来便不同,绿杨微指藕花风。

过湖船用百钱买,卧看云归南北峰。

月夜登燕子矶

清代马鼎梅

风涛自吐吞,今古向谁论。山欲截江住,云思挟月奔。

潮汹瓜步阔,峰拥秣陵尊。多少登临客,都无名姓存。

鹊桥仙 七夕雨

明代俞彦

珠蕊初翻,银河乍满,风浪其间惯历。须信来宵忆此宵,总迢递、应强寥寂。

无赖封姨,多情乌鹊,毕竟佳期还觅。别离岁岁一般情,又何用、常年悲戚。

胡明府书来道旧花园之游怃然作歌

李蓘

谢混游西池,休文宿东园。

我曾醉卧君园里,至今魂梦犹腾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