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吾其词的成语故事


支吾其词

拼音zhī wú qí cí

基本解释言辞躲躲闪闪;搪塞应付(支吾:言词不清)。

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8回:“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,只得支吾其词道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支吾其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支吾其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离题万里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其结果,往往是‘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’,仿佛像个才子,实则到处害人。”
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
逴俗绝物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名士风流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悬而未决 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梦幻泡影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夸大其词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
反唇相稽 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源源不断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